收藏本站

您当前位置: 党委宣传部 >> 呼院思政 >> 浏览文章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进行时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展示(第四期)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9日

 

党二十精神学习心得

农林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研究员 谢红岭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各种超预期因素叠加背景下,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不仅仅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更代表了一个大党大国的成熟与稳定。报告从十五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期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二十大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关键的奋斗坐标。站在节点回望过去,我们知其所来;站在节点展望未来,我们明其将往。打开二十大报告,看见未来中国的样子!学习二十大报告,读懂未来中国的前进方向。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报告发出的信号清晰而响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新征程上,我们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时代潮流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面向未来,我们党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让人民的心里更踏实,让中国迈出的步伐更稳健。

作为农林学院基层党总支书记,我的关注点在二十大报告的第一、五、八部分。第一部分讲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波澜壮阔,通过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万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千年梦想照进现实……一项项巨大成就,一串串亮丽数字,有力展现了中国之进的磅礴力量,温暖讲述了人民之呼的奋进故事,昂扬刻画出时代之变的拼搏画卷,激励我们奋进!在第五部分中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三个第一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因此,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第八部分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我要继续深入学习、好好消化、吸收报告的重点内容和全部精神,尽快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工作实绩,服务于农林学院发展,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党二十精神学习心得

物电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艳华

10月16日上午10点,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按时收看了开幕式,收听了大会报告,认真学习了报告内容,也查阅了内涵解读。现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筑牢强国之基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被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十大报告,让来自教育系统一名普通教师倍感振奋,从现在起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确立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回顾10年非凡历程,教育、科技、人才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形成有机体系,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是党代会报告第一次单独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为新时代教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对教育工作的谋划,与科技、人才工作放在一起。“这样的变化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备受鼓舞。

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表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是本次报告一大亮点。“高质量教育体系是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保障,是源源不断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基础。同时,高水平的科技发展体系、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又能极大激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一定要辩证把握三者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要素活力,扎实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二、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教育系统不仅是科技和人才的集聚地,教育还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中贡献教育力量。

三、更加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学校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好推动教育源源不断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要把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使人才培养的地基更加牢固。要更加注重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要更加坚决推动育人模式纵深变革。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紧盯产业链条和技术前沿,紧盯社会急需和市场信号,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坚决改变用分数作为重要评价标准的陈旧观念,全面推行个性化培养,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和教育作为强大的动力和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三个“第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扩大普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就显著。新形势下,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只是学习二十大的初步认识,今后将加深学习,把二十大精神内涵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实践,敬业爱岗,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做好自己的贡献。

站点地图|联系我们|设为首页|收藏本站